一、理论筑基+软件认知,夯实技术应用基础
10月11日的课程以理论建构与软件认知为核心,青瞳视觉专业技术讲师团队首先系统梳理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脉络,重点解析光学动捕与惯性动捕的技术差异,并结合青瞳视觉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实践,阐释其“高精准度、低延迟、高鲁棒性”的技术优势。
在应用案例解析环节,讲师以动漫角色塑造、虚拟偶像实时直播等实例,生动展示该技术,实现虚拟角色情感与动作的精准传递,尤其聚焦其在跨文化传播、国际舆情可视化等国际传播特色场景中的应用潜力——例如通过动作捕捉还原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肢体语言差异,助力跨文化沟通中的“非语言信息”精准传递。
随后的软件教学环节,师生通过“屏幕演示+实时操作”的方式,逐步掌握青瞳研发动捕软件的核心功能:从界面布局中的“数据采集区”“参数设置区”“预览窗口”识别,到骨骼绑定、标记点校准等关键操作步骤,再到数据格式导出与后期软件衔接的实用技巧。针对“多目标同时追踪如何避免数据干扰”“动作数据实时同步延迟如何优化”等问题,讲师现场演示解决方案,确保每位师生都能理解软件操作逻辑与技术原理的对应关系。
二、全流程实操+专业融合,解锁技术应用场景
10月12日的实践课程在学院专业动捕实验室展开,师生以3-4人小组为单位,沉浸式体验“设备调试-动作采集-效果呈现”的全流程操作,将前一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。
在技术团队的指导下,各小组首先学习青瞳MC系列动捕相机的搭建方法:根据实验室空间尺寸调整相机角度,确保相机可覆盖整个动作采集区域;通过软件完成相机标定,实现定位精准。随后,学生轮流佩戴标记点套装,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完成“标记点位置校准”“人体骨骼模型匹配”等准备工作,亲身感受如何实现“动作即捕捉”的实时效果。
实践过程中,师生主动结合国际传播专业特色设计创意任务,让技术操作更具专业针对性:通过手指精细动作捕捉,实现主播讲解国际新闻时的手势与口型同步,探索技术在跨语言传播中的应用;另有小组聚焦“跨文化访谈”场景,完成双人互动动作的数据采集,尝试通过动作捕捉还原不同文化背景下访谈对象的肢体表达细节,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工具。针对实操中出现的“动作卡顿导致数据断层”“标记点遮挡引发数据偏差”等问题,授课教师与技术讲师共同拆解原因,指导学生通过“调整动作幅度”“优化相机位置”等方式解决,形成“发现问题-分析原因-解决问题”的闭环学习模式,让实践不仅是“操作”,更是“技术思维”的培养。
三、以技术革新促教育升级,培育复合型传播人才
此次青瞳动作捕捉技术研习课程,是伟德国际1949推进“新技术+专业教育”融合的重要实践,不仅让师生切实掌握了动作捕捉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,更搭建起技术与国际传播专业的跨界思考桥梁。
参与课程的2024级学生表示:“以前总觉得动作捕捉是动漫、游戏领域的技术,通过这次实操,才发现它能帮我们更精准地呈现跨文化传播中的非语言信息,比如不同国家的手势礼仪差异,这为我们未来做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。”授课教师也指出,课程中积累的实践案例将逐步融入《国际数字传播实务》《跨文化媒介创作》等专业课程,让前沿技术从“单次体验”转化为“常态化教学资源”。
学院负责人强调,面对数字时代国际传播领域的新需求,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青瞳视觉等前沿技术企业的合作,陆续推出“虚拟数字人制作”“国际舆情数据可视化”等系列技术课程,通过“理论学习+实验室实操+项目实践”的培养模式,帮助学生既具备国际传播的专业素养,又拥有驾驭数字技术的实践能力,真正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注入技术动能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
邮编:510900
电话:020-87979913 传真:020-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:020-87979913 邮箱:zjxybgs@scauzj.edu.cn
招生电话:020-37983820
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:020-87982606
版权所有:伟德国际1949(中国区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
粤ICP备11088286号-3